捏造的参考文献竟被引用次科学家为

来源:《GhostKnigi》

撰文Anne-WilHarzing;VictoriaStern

翻译何伟雄

审校张梦茜

编辑魏潇

彼得?克罗宁伯格(PieterKroonenberg)是荷兰莱顿大学的一名退休的统计学教授。有一天,他在试图寻找一篇关于学术写作的论文时,惊讶地发现这篇文章和其所刊登的期刊《科学通讯期刊》(JournalofScienceCommunications)并不存在。

更离谱的是,这篇不存在的论文——“学术写作的艺术(Theartofwritingascientificarticle)”——在WebofScience发布的数据里显示被引用了近次。

WebofSicence中显示,这篇不存在的论文被引用了将近次

安妮?威尔?哈金(Anne-WilHarzing)是第一个撰文描述克罗宁伯格的发现的人。她是伦敦米德尔塞克斯大学(MiddlesexUniversity)的一名国际管理学教授。据她的深度调查,这篇论文确实是被编造的。

那么这篇不存在的文章究竟是如何被引用上百次的?引用它的研究人员——从半导体,电凝,到血压,或抗癌药物——为何没有早点发现问题?在她的博客中,哈金抽丝剥茧,一步一步为我们揭示了“幽灵引用”的真像。

幽灵文献的起源

哈金使用这篇文献的作者名字“Hanraads”在WebofScience中搜索,结果显示,这篇据称发表于年的文章,被篇论文引用过。

还有十几个引用哈金没有把它们考虑进去,因为它们使用了时间为年的新版本,或者引用时漏掉了一个署名。很显然,作者们不准确的引用或者WebofScience的数据录入员的错误造成了不少“跑偏的引用”,但这是一个次要的并且众所周知的问题,并非此文的重点。

哈金的搜索日期为年10月24日。图片来源:Harzing.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kinghoo-ind.com/btyn/btyn/1138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