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草最Cool评李安导演的传奇人生

年,获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奖《卧虎藏龙》

和年,凭借《断背山》和《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获得第78届和第85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导演奖

是首位两度获得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导演奖的亚洲导演,也是首位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的华人导演

李安共获得三座奥斯卡金像奖、五座英国电影学院奖、四座金球奖、两座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以及两座柏林电影节金熊奖。

李安是电影史上第一位于奥斯卡奖、英国电影学院奖以及金球奖三大世界性电影颁奖礼上夺得最佳导演的华人导演

李安导演曾经长达6年赋闲在家,没有任何工作,他包揽了一切家务,做饭,带孩子……阅读,看片,写剧本。如今,李安不仅多次荣膺奥斯卡,更是华人眼中最顶级的导演。李安说,这世界上唯一扛得住岁月摧残的就是才华。他说,我想今天的我,拍电影可能已经上了瘾、无法停下来。我只有尽我所能挑战新的题材、拍出新的风格,让我的电影永远保持其纯真的一面。

比利·林恩漫长的中场休息

李安太了不起了。几乎每部电影都让世界翘首以盼。

今年,我们又在渴望他的新片——《比利·林恩漫长的中场休息》

了不起的李安正在创造一场电影奇迹

来源:毒舌电影

这是一个看上去非常普通的故事。

既没有《少年派》的奇幻,也远不如《色,戒》大胆。

19岁的士兵比利·林恩,在伊拉克前线打了一场漂亮仗,成为国家英雄。

感恩节那天,回国的他,与碧昂丝等巨星一起亮相于全美橄榄球比赛的中场休息。

没想到,却点燃了这个年轻士兵一场关于战争or正义的心灵危机。

实在不像一部大片的卖相。

但索尼等牵头的厂商,依然为电影砸下万美元。

无他——

它很可能会改变我们看电影的方式。

李安将干一件电影史上从没人做的事——

把D,4K分辨率,还有问世不久的每秒帧频率,融为一体。

D和4K好理解。

帧每秒,其实就意味着,将把如今主流的24帧每秒提升到另一个层次。

简单说,这或许将是史上最流畅,逼真的电影。

因为无论多激烈的动作戏,每个细节都会被拍得清清楚楚。

《霍比特人》曾提升至48帧每秒

D+4K+帧。

三者结合,这种“沉浸式”的体验,将令电影看上去更像另一个现实。

也许,是时候重新认识它的导演——李安。

不要被李安温良谦恭的外表所迷惑。

这是一个心狠的男人。

尤其喜欢“自虐”。

年,他第一部英语片,《理智与情感》。

当时,许多人觉得,简·奥斯丁的经典小说应该由一个英国导演来拍,最好还是女的。

可制片人Doran看了《喜宴》后,爱上那种处理家庭关系的幽默感。

拍板,用李安。

李安第一反应是——他们疯了。

找我一个来自台湾的人来拍,我对十九世纪的英国懂得什么呢?

而且,李安当时英文不算溜。

主角是最红的大牌,休·格兰特,凯特·温丝莱特……

女主角艾玛·汤普森还是编剧,著名英国大才女。

意见不合,一吵起来,李安的英文立马成为致命伤。

辩论讲话也讲不过他们

但他依然坚持下来。

他用自己的方式调教演员。

艾玛·汤普森饰演温柔稳重的大姐。

他就让她练太极拳,打坐来放松定神。

凯特·温丝莱特饰演激情如火的文艺女青年。

他就拿来诗集,要她念给他听。

结果,等到拍完,所有演员都服了。

电影上映后,连斩金熊奖,金球奖,和奥斯卡的7项提名。

《爱尔兰时报》评价:

《理智与情感》已经盖上李安烙印。

这次迎难而上,让李安意识到,拍电影,没什么不可能。

没有做过才有意思

此后拍片,他更无所畏惧。

大家觉得他专拍家庭伦理,他就去拍武侠片(《卧虎藏龙》)。

武侠片,从没有这么轻灵。

人在湖面,脚尖一点,飞起来,分不清是人是鸟。

武术指导袁和平觉得他好天真,经常跟他吵,说他“文人说大话”。

力从平地起,你怎么力从威亚起?

但李安坚持不放低标准。

用轻功实现飞翔的梦想,获得短暂解脱,是压抑的中国人不可缺的心灵出口。

为了拍出心中的江湖,李安和演员都拼了。

竹林那场戏,后来李安去好莱坞,特效团队一直缠着他问——

后期特效究竟怎么做?

实际上,那是李安用大吊机,威亚把演员吊在竹林上实拍。

危险度极高。

演员都是真害怕。

还吓到了来探班的周润发老婆,章子怡妈妈。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许多人都觉得故事诡谲浩大,只能想象,拍不成电影。

而李安不但要拍,还要拍成D。

好莱坞有个铁律。远离孩子,动物,和水。

《少年派》几乎三样全占。

要用巨大的水池。

造成一片汪洋大海。

还得让男主角苏拉·沙玛表现出对一只不存在老虎的恐惧。

每场戏,几百人一起开工,稍微出点岔子,就得重来。

压力大到,李安一拍完就搂着苏拉·沙玛哭。

除了自虐,李安也爱虐人。

在片场,他不多骂人,但下手毒辣。

梁朝伟就曾“抱怨”拍《色,戒》犹如被李安剥了层皮。

易先生和王佳芝的床戏,是整部片的节拍器。

身经百战的梁朝伟一开始不以为然。

但一上手,李安就发飙了。

他觉得易先生的性爱,跟王家卫那种风骚不一样。

他的性是发泄。

是一个乱世惶恐特务的暴虐和绝望。

梁朝伟至今忘不了李安发火的样子:

李安不会转弯抹角,谁都不给面子,直指要害。哗,让他一句一句地掷过来。

最后翻来覆去拍了1条,拍到梁朝伟崩溃,李安才罢手。

我把他磨到像是第一次演戏一样,让他从完美到不完美,连他都无法控制时,就会很动人。

拍戏时的李安,跟平时的李安,就是两个人。

柴静曾经问他,为什么要这么逼自己?

他回答——

以我现在的成绩,就算再拍烂片,过10年还有人来找我拍。但是,我会担心没有挑战,那我拍东西的斗志就没了。

李安拍电影,不为奖,不为钱,只为“减轻挫败感”。

我对电影的憧憬,正是我心蠢动的根源。

早期的“父亲三部曲”,他用电影梳理自己跟父亲的关系。

拍《卧虎藏龙》,是为处理中年危机。

拍《色戒》,因为他对张爱玲笔下幽深,阴暗的人性产生兴趣。

而到了《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他58岁。

李安对信仰有不可抑制的怀疑。

所以你看李安电影里的人物,大都是被束缚的。

正是在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信仰与人性的对抗中,李安发现了生活。

一种绝不流于概念的混沌。

在李安看来,拍电影就是——

想要找点罪受,精神可以提升。

这次拍《比利·林恩漫长的中场休息》,李安依然给自己选了一条登天之路。

他今年62岁。

在此之前,还是个科技小白。

不会用Ipad,连操作普通电脑也不怎么灵光。

他还要掀起一次电影技术革命。

化妆,灯光,背景设置,没有先例可循,全靠自己摸索。

拍摄进度因此变得很慢,花钱也多。

最崩溃的时候,李安直接说了这样的话:

我们都不知道自己在干嘛。

但他还是“乐此不疲”。

理由只有一个——

他觉得自己不再年轻了,而新世界的大门又开了一角,拼了命也要往里冲。

在接受《综艺》采访时,李安提到——

那些(24fps的)电影是我生命中最爱的东西。现在我们有能力看得更清晰。那我们这代电影人到底应该怎么做?我已经看到了更清晰的电影。而我一旦看过了它,就再也不能假装我从来没看见过。

——翻译自

《界面》街角米兰

李安也想让我们看见。

在上周,《比利·林恩漫长的中场休息》小规模试映11分钟,根据《综艺》报道,就把不少人震了。

有观众说:

这是我这辈子第一次离生死搏斗这么近。

有人离场40分钟后,还在颤抖。

连一辈子都站在电影技术顶峰的卡梅隆都为之激动——

这种技术无懈可击。它已经超越了人类的视觉系统。你不可能看到比它更好的了。

毫无疑问,比起那些躲在安全领域创作的大师,或是躺在功劳簿吃老本的大导。

这才是真正的艺术家。

或许说,一个了不起的战士。

李安:要记得你心里的梦想

年,当我准备报考美国伊利诺大学的戏剧电影系时,父亲十分反感,他给我列了一个资料:在美国百老汇,每年只有两百个角色,但却有五万人要一起争夺这少得可怜的角色。当时我一意孤行,决意登上了去美国的班机,父亲和我的关系从此恶化,近二十年间和我说的话不超过一百句!

但是,等我几年后从电影学院毕业,我终于明白了父亲的苦心所在。在美国电影界,一个没有任何背景的华人要想混出名堂来,谈何容易。从年起,我经过了六年的漫长而无望的等待,大多数时候都是帮剧组看看器材、做点剪辑助理、剧务之类的杂事。最痛苦的经历是,曾经拿着一个剧本,两个星期跑了三十多家公司,一次次面对别人的白眼和拒绝。

那时候,我已经将近三十岁了。古人说:三十而立。而我连自己的生活都还没法自立,怎么办?继续等待,还是就此放弃心中的电影梦?幸好。我的妻子给了我最及时的鼓励。

妻子是我的大学同学,但她是学生物学的,毕业后在当地一家小研究室做药物研究员,薪水少得可怜。那时候我们已经有了大儿子李涵,为了缓解内心的愧疚,我每天除了在家里读书、看电影、写剧本外,还包揽了所有家务,负责买菜做饭带孩子,将家里收拾得干干净净。还记得那时候,每天傍晚做完晚饭后,我就和儿子坐在门口,一边讲故事给他听,一边等待“英勇的猎人妈妈带着猎物(生活费)回家”。

这样的生活对一个男人来说,是很伤自尊心的。有段时间,岳父母让妻子给我一笔钱,让我拿去开个中餐馆,也好养家糊口,但好强的妻子拒绝了,把钱还给了老人家。我知道了这件事后,辗转反侧想了好几个晚上,终于下定决心:也许这辈子电影梦都离我太远了,还是面对现实吧。

后来,我去了小区大学,看了半天,最后心酸地报了一门计算机课。在那个生活压倒一切的年代里,似乎只有计算机可以在最短时间内让我有一技之长了。那几天我一直萎靡不振,妻子很快就发现了我的反常,细心的她发现了我包里的课程表。那晚,她一宿没和我说话。

第二天,去上班之前,她快上车了,突然,她站在台阶下转过身来,一字一句地告诉我:“安,要记得你心里的梦想!”

那一刻,我心里像突然起了一阵风,那些快要淹没在庸碌生活里的梦想,像那个早上的阳光,一直射进心底。妻子上车走了,我拿出包里的课程表,慢慢地撕成碎片,丢进了门口的垃圾桶。

后来,我的剧本得到基金会的赞助,我开始自己拿起了摄像机,再到后来,一些电影开始在国际上获奖。这个时候,妻子重提旧事,她才告诉我:“我一直就相信,人只要有一项长处就足够了,你的长处就是拍电影。学计算机的人那么多,又不差你李安一个,你要想拿到奥斯卡的小金人,就一定要保证心里有梦想。”

如今,我终于拿到了小金人。我觉得自己的忍耐、妻子的付出终于得到了回报,同时也让我更加坚定,一定要在电影这条路上一直走下去。

因为,我心里永远有一个关于电影的梦。

失败者李安

年10月2日,台湾屏东潮州,时任花莲师专校长的李升家里,新添了一个大胖小子。按照老辈人的说法,这个孩子属马,其命纳音为砂中金命,流年纳音为长流水。金水相生,运势不错,但琐碎,劳碌。

此时是李升到达台湾的第四个年头,这是他的第三个孩子,另外的一儿一女不得不留在老家江西省德安县乌石门村,一同留下的还有他教育部主任秘书的头衔,一栋五井大宅院,以及开在九江的“恒裕商行”。年,世事如棋,倏忽万变,每个人都如风中飘萍。对于客居他乡的李升来说,这个孩子的出生,使得中国人的随遇而安和知识分子的悲天悯人,找到了更切实的着力点。李升给儿子起名为安,把他当做长子养。很多年后,在一次接受采访的时候,李安解释说,父亲起的这个名字,一是要后人不要忘了老家德安,一是纪念来台时搭乘的“永安号”货轮。当时谁都不会料到,这个叫李安的孩子,成了家里最不争气的那一个。他没有做到父亲希望的那个好儿子、好丈夫、好父亲。甚至在李安结婚,有了孩子之后,父亲还写信骂他,要他“像个男人一样”。但也正是这个父亲口中的“鬼样子”的李安,成为目前最成功的华人导演。

  他两次获得奥斯卡最佳导演奖,一次金球奖最佳导演,两个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两个柏林电影节金熊奖,他的每一部作品几乎都被供奉进世界电影史。他打破了好莱坞对外裔导演绵延了近百年的偏见,也打破了民族、种族的文化界限。他的[少年pi的奇幻漂流],被誉为“当世界都以为电影已经老去的时候,这部电影则证明,电影刚刚被发明”。

▲[比利·林恩漫长的中场休息],李安再次进行不同题材的探索现在,他忙于自己的第14部电影,[比利·林恩漫长的中场休息],一部“伊战版的[第22条军规]”。他叫李安,他说他一直是个失败者。一小时候的李安在花莲长大,对于花莲,李安的记忆是“很单纯,泥土性很强”。就像很多人对小时候的记忆一样,李安对花莲的记忆也是模糊,甚至是混乱的。他记得每年过年时候家里要拜祖宗,但他不记得拜祖仪式和随后对父母大人的叩拜,在细节上有什么不同了。他记得每次吃饭时候,气氛都很端庄,因为父亲教导过“食不言,寝不语”。他也记得,父亲还会在吃饭之前告诉他们,“不要把饭都吃光,留一点给内地的哥哥姐姐”。很多年后,李安总结说,在花莲“接受的是美式自由开放的实验教育”,他像一匹野马,可以随意奔驰,但家里是典型的老式儒家环境,一回到堂屋,他必须按下心思,抚平所有纵横交错的念头和举动。

  但作为一个小孩子,李安永远不会做到收放自如天衣无缝,弟弟李岗也说,“哥哥小时候挨揍比较多”。父亲对于长子的期望,从一开始就沉甸甸地压在李安身上,这是他直到现在为止还在心系念念的,每当家里出现了任何大事小情,他的第一反应都是,“我是长子,这个应该由我来”。

▲少时的李安不会想到,老式家庭传承的儒家文化铸就了他世界观的基底,后来又转化为大放异彩的[卧虎藏龙]的核心和爸爸的严厉不同,妈妈和李安“是一伙儿的”,他最高兴的就是和妈妈去看电影。十岁之前,李安记忆最深的,是和妈妈看了李翰祥的[梁祝],九岁的李安哭得稀里哗啦。这件事导致了两个后果,一是,李安对李翰祥的崇拜绵延至今;二是换来了父亲更大吨位的失望。李升第一次对儿子说出“要像个男人一样”这句话,当时他不会料到,此后,这竟成了他对家中这个长子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李安不止一次地承认,“不是个合格的儿子”。从小李安就没有表现出父亲所期望的胸怀和担当,不但不能“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就连“仁义、好施、慷慨、重诺”都磕磕绊绊。失败的儿子当到十岁,李安又迎来他生命中另一个更失败的身份,学生。10岁那年,家里搬到台南。“老师都讲闽南话”,而且台南实行的日式教育,李安“上课第二天,就因为数学考不好被打耳光”,“打完还要谢谢老师”。这让李安再一次生出外省人之感,10岁的少年开始学习此后他一直需要学会的融入。对于一个学生来说,融入一个环境,首先得在学习上占据话语权,而这恰恰是李安作为一个家学渊源的孩子,最感到丢脸的,他的成绩“比糟糕还糟糕”。

  与此同时,作为一个失败的学生,李安另一方面的优点开始浮出水面,唱歌、跳舞、书法,他都冠绝全校。但每次放学,他又暗暗企盼,这些要是能反作用在他的科目上,该有多好。

▲尽管学业上经历过多年偏科的磨难,但总算取得了学位,然而李安没想到的是随后等着他的是更大的磨难大概每一位天才都曾经历过这样的撕扯吧,自我与他者的厮杀,要么以向现实缴械而终结,要么以涅槃重生为起点,而每一个这样死里逃生的天才,这一番挣扎最后都成为其赞美诗中的一个特别的注脚,以供旁观者津津乐道,但只有当事人才知道这有多凶险,有多煎熬。尤其是16岁之后,他进入了由父亲做校长的台南一中。李安不止一次地和媒体说起,在台南一中时候,看见父亲时的复杂心情以及他远远避开的举动,听者无不莞尔,李安亦憨厚地笑着。作为成功后的点缀,任何艰苦都有了足够盛大的理由,但少年李安的艰苦,似乎应该更被记取其艰苦本身的意义。李安说,他至今遭到两个重大的磨难,一是两次高考落榜,第一年差了六分,第二年差了一分,也就在得知第二次高考失利的当天,李安摔了桌上的台灯和课本,他说那是他“这辈子最激烈的举动”,其恢弘可以和当年因为在戏剧社里扮演女生被父亲骂,他摔门逃走相并列。第二个磨难就是从纽约大学毕业后,在家赋闲了六年。

  这六年仍然是被大家津津乐道的传奇,想想看,一个后来震惊世界影坛的大人物,在毕业后整整六年的时间里,在家洗衣做饭带孩子。老婆要下班的时候,就和儿子规规矩矩地坐在沙发上,等待“英勇的猎人妈妈带着猎物回家”,是不是比一部好莱坞电影还要惊险刺激?在一次和朋友闲聊的时候,李安说起那段被人赞叹为“起跳前的下蹲”的六年时间,说“我要是有日本丈夫的气节,早就剖腹自杀了”。

▲当家庭煮夫的那段时间是李安人生的低谷,但也促使其有了后来[喜宴]的职业生涯蜕变妻子林惠嘉是李安去芝加哥替中华荣工青少棒比赛加油的时候认识的,在关于李安的各种文字里,林惠嘉被誉为奇女子。这个伊利诺大学毕业的生物学博士,比李安酷得多。大儿子出生,她居然没有通知李安,“第二天我搭飞机赶到伊利诺,医院的人都高兴得鼓起掌来。原医院,医生问她要不要通知丈夫和亲友,她说不用了,院方还以为她是弃妇。她感觉羊水破了,自己开着医院生孩子去。二儿子出生时她也赶我走,说你又不能帮忙,又不能生!”李安功成名就后,和妻子去菜市场买菜,有人羡慕“你命真好,先生还可以和你买菜”,她答“是我今天特意抽空陪他买菜的”。即便酷如林惠嘉,也曾被李安那六年弄得几近崩溃,她打电话和妈妈诉苦,妈妈要她离婚,放下电话,林惠嘉自责“我怎么变成这样子的女人了”。难怪老父亲写信骂他,就连李安自己都丧失了信心,想去学电脑,聊以度日。妻子林惠嘉骂他,“学电脑的人这么多,不在乎你李安一个”。也许,很多人不相信的“成功与失败永远一步之遥”这种泛酸的话,是大多数人碌碌无为的主要原因吧,起码这句话的光芒折射到了李安身上。他的成名作[推手]是献给父亲的,也是献给妻子的,在影片最后他专门写有郑重鸣谢林惠嘉。这个失败的儿子、丈夫,终于等到了极有可能等不到的这一天。二

  李安的电影被誉为打破了东西方界限,曾有专家为此专门研讨,他跨越种族与文化的藩篱的原因,结论是李安对人的思索是基于人性本身出发的,而人性从来都不曾被时间和空间围剿得手过。

▲[理智与情感]让李安证明了东方人也能拍好西方名著,文化存在差异,人性却有共通这或许只是一家之言,当一个标志性的东西被纳入到大众视野的时候,其解读永远都带着仰视的切入点。正如[理智与情感]对于英国文化的认知,[与魔鬼共骑]对美国历史的观看,[卧虎藏龙]对于东方文化的审视一样,李安被当做某种符号被放大定格。他不得不在越来越盛大的洪流中起伏。所以他说“我可以处理电影,但我无法掌握现实。面对现实人生,我经常束手无策,只有用梦境去解脫我的挫败感。我对电影的憧憬,正是我心蠢动的根源”。换句话说,李安的成功正在于他对自己失败的直视。李安的电影一直没有走出他的少年阴影,他在[推手]、[喜宴]、[饮食男女]中探讨的是两代的隔阂,所以,他把这三部电影命名为父亲三部曲。他借着电影怯生生地和这个以父亲为代表的世界讲和,他试着去理解,去沟通,去勇敢地到父亲面前大马金刀地坐下来。

  但他到底还是那个在花莲疯跑完了,在进入堂屋之前,先整理了衣服的孩子。对父亲的敬畏,是他探寻那些他所不知道的世界的缘由。父亲高大的背影一直出现在他的每一部电影中,在这样的背影的笼罩下,长大了的李安依然背负了那个小小的李安的全部,努力地和每一个风车战斗,希望得到来自父亲的认可。

▲[绿巨人浩克]中李安不顾商业考量,浓墨重彩刻画了班父子之间莎翁悲剧式的故事,那是其心理的投射他说,从[绿巨人浩克]开始,他走了出来,但这也是迄今为止他不甚成功的作品。在影片巨大的投入产出的压力面前,最后还是父亲对他说,“要是不行,你还是回来当老师吧”。在父亲面前的失败,造就了李安的成功。李安说,[少年pi的奇幻漂流]像是他的自传。片中pi的父母去世,他没机会见到父母最后一面,只能对着大海喊,“爸妈,我对不起你们”。李安也借这部电影向父亲说感谢和对不起。父亲李升在年过世,当时李安正在拍摄[断背山],接到父亲病危的通知,他连夜回家,在机场,接到弟弟的电话,他隔着电话和父亲说话,但再也没有听到父亲说话,再也没能见到父亲最后一面。他说他“一辈子都不会原谅自己”。

  说李安的电影都在写父亲,有些言过其实,但李安的每一部电影的确都带着父亲的气息,[卧虎藏龙]时,他听取了父亲“用力不要太深,着色不要太重”的劝告,拍摄出了中国人所独有的冲虚空灵的禅意。[断背山]拍摄之前,父亲鼓励他“等你拍到五十岁,应该可以得奥斯卡”,他说“没有这句话,我可能坚持不下去”,但李安很少和人提及的是,父亲紧接着说的是,“到时你就退休,去教书”。

▲法罗岛上,李安与精神之父英格玛·伯格曼相见[色·戒]的时候,较真较到死心眼地步的李安濒临崩溃,在法罗岛见到伯格曼,抱着老爷子大哭,这个被李安称作精神之父的男人再次挽救了他。李安回到上海,完成了[色·戒]。李安用电影去向父亲求和,去获得那句他从小就一直梦想的来自父亲的首肯。他用电影和父亲沟通,也用电影去寻找父亲的精神,现在他知道了,父亲是他的一个结果,但更多的是他的原因。因果相生,如金水循环。除了两代的隔阂,李安在他的电影中一直在做的,就是在探讨不同文化的共通之处。这是他的电影可以穿透种族的天然壁垒,并最终获得世界范围内应和的原因。其实,这也是他从小就不得不去做的。李安出生于花莲,相对于父亲的漂泊来台,算得上土生土长。可在一个更大的环境下,他的出生地只是他的一个眷村,他和父亲一样,生活在当地人的故乡里。加上10岁时迁移至台南,小小少年就不得不在两种以上的文化漩涡中,寻找他的立足点。少年时候,他是台湾的外省人,硕士毕业后,他是对于纽约来说更遥远的异乡客,他的前半生,一直在故乡之外颠沛流离。

  他永远是一个失败的异乡人,找不到工作的李安甚至去到剧组打杂,具体工作就是在拍摄时去拦阻围观,生性温和的李安,被一个非裔女人指着鼻子,“再挡,就揍你”,吓得跑开,一下午都不敢出现。李安的电影一直以中国人传统的儒家文化,去拦人,去做有效沟通,他发现了那些篆刻在石碑上的字。

▲[断背山]笼罩着一层揭不掉的压抑,那是现实中李安想要摆脱却摆脱不掉的性格因素所以,他的电影都隐忍,就像[断背山]探讨的禁忌之爱那样,隐忍着,但也如儒家水滴石穿的坚韧那样,坚持着。和李安合作过的人都说,李安在艺术上和为人上完全是两个人,在电影面前,他寸步不让,在平时的生活里,他温和腼腆。还有人比李安更失败的人吗?在父权和异乡长大的孩子,对人情世故总是理解得特别深刻,他必须学会很多,才可以保证自己在一个个他不慎闯入的世界里求得安全。他在台南的要做的,其实就是他在纽约要做的,也是他的电影一直在做的。

  还有比李安更成功的华语电影人吗?他的成功就在于他对自己失败的坦诚相见,他从不企图用后来的成功去涂抹之前的失败,以供书写者去制造一个天赋异禀的佛陀,他不需要供奉,经历过排斥和拒绝的孩子对平等和博爱的需求,远大于这几个字的表面意义。

▲[色·戒]在情爱生死中勾勒人性,那些东方人弯弯绕绕的细密心思,李安毫不留情的拆穿,却也不动声色的悲悯所以,电影是他的入口,也是出口。就在不久前,再次聊起那部[色·戒],他承认,“其实王佳芝很像我,邝裕民身上也有我的影子,那个,那个……我也有点像易先生”,台下哄堂大笑。除了拍电影,他一无长物,“我没办法跟命运抗衡,但我死皮赖脸呆在电影圈,继续从事这一行,时机来了,就迎上前去”。他喜欢在电影里把人逼上绝路,就像[色·戒]里绷紧的易先生,他总是把恶塑造得更恶,但他的恶之花总是汁液淋漓、羞惭鲜妍。电影里有现实中的他,也有他自己愿望中的他,如李慕白,如绿巨人。李安永远记得父亲教他写毛笔字,“写字要回锋,走到尽头时要回来,要圆润才完整、好看”。李安做人如写字,做电影也如写字。

  李安新片[比利·林恩漫长的中场休息],6年11月11日上映。

三克油

赞赏

人赞赏









































白癜风症状
治疗白癜风价格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kinghoo-ind.com/btjg/btjg/586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