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的故事

比特的故事

1、大闹移动营业厅的大叔

2、比特的诞生

克劳德·香农香农的信息熵公式二进制码流英国央行图灵荣登50英镑纸币

3、比特的力量

文字

众所周知,英文字母有26个,理论上5比特就可以全部表示。且慢,我们刚才说的是小写字母,那大写字母,阿拉伯数字,标点符号怎么办?正好,一个字节有8个比特,含有种组合,也就可以表示所有的英文大小写,数字,标点和控制字符了!

这就是著名的ASCII码表,如下图所示:

ASCII码表

中文的情况要比上面的英文复杂一些。因为中文并不是基于字母的拼音文字,而是由大量各不相同的字组成。

康熙字典共收录汉字个,实际汉字总体数量达到了惊人的近10万个!这种情况下,用8个比特来编码汉字显然是远远不够的。

实际使用中,常用汉字在UTF-8编码下,一个汉字占用3个字节(Byte),也就是用24比特来表示。不常用汉字甚至占到了4个字节。

红楼梦共有,个汉字,算下来就有个Byte,在不考虑存储压缩算法的情况下,约有2MB大小。

这个数据在今天看起来很小,在曾经一块软盘只有1.4MB大小的时代也是庞然大物。

中华书局出版社《红楼梦》图片

那么图片呢?最主流的图片格式是位图。什么叫位图呢?我们只需要把图片放大即可看出端倪。如下图所示,美女细腻的脸庞不再光滑,而是呈现为一个一个不同颜色的小方格。

位图是由像素组成的

所谓位图,也叫bitmap,实际上是由很多“带有颜色的点”组成的。这些点就是图像显示的基本单位,也就是我们放大图像之后看到的小方格,称为“像素”。

我们通常说一幅图片的大小,例如是×,就是长度为个像素,宽度为个像素点。乘积是2,,,也就是说,这个图片是两百万像素的。

每个像素必须要有颜色,才能组成缤纷绚丽的图片。那么,这个颜色,又该如何表示呢?

物理大神牛顿告诉我们,任何颜色,都可以通过红色(Red)、绿色(Green)、蓝色(Blue)按照一定比例调制出来。这三种颜色,被称为“三原色”。

光学三原色:红绿蓝

在计算机里,红、绿、蓝也被称为“基色分量”,分别计作R,G,B,每种颜色都用8个比特来表示。

那一共能表达多少种颜色呢?每种颜色都有2的8次方,也就是个等级,三种颜色混合起来,就有××=16,,种组合,因此也简称为1万色。

RGB24位色

而一个像素的3个颜色共用24个比特来表示,因此,这种方式表达出来的颜色,也被称为24位色。

当前,主流手机的后置摄像头是万像素,现在我们来算一算,在没有进行压缩的情况下,一张万像素的原始图片到底有多大:0000x24=Mbit=34MB!

这也就是大家直观感受到的:在3G时代浏览网页时,经常是文字早都看到了,图片还在转圈圈,因为图片的大小远大于文本。

视频

那视频呢?所谓视频,其实也叫动画,都知道视频是怎么来的吧?

没错,大量的图片连续起来播放,因为人的眼睛有视觉暂留现象,只要连续播放的图片速度够快,人就感觉里面的画面是连续运动的,这就是视频。

衡量视频,又是用的什么指标参数呢?

最主要的一个,就是帧率。一个帧就是指视频中一幅静止的画面。帧率,就是指视频每秒钟包括的画面数量。

显而易见,帧率越高,画面也就越自然流畅。一般来说30帧每秒就是可以接受的,但是将性能提升至60帧每秒则可以明显提升交互感和逼真感。

那视频到底能有多少数据量呢?我们就以一个分辨率×,帧率30的视频为例来算一算。

×=2,,(Pixels像素),每个像素点是24bit(前面算过的哦),也就是每幅图片2×24=bit。

8bit(位)=1byte(字节),所以,bit=byte≈6.22MB。

注意,这只是一幅×图片的原始大小,再乘以帧率30才是视频的大小,也就是说,每秒视频的大小是.6MB,每分钟大约是11GB,一部90分钟的电影,约是GB。。。

吓尿了吧?就算你现在电脑硬盘是4TB的(实际也就3GB),也放不下几部大姐姐啊!

这可怎么办?别说硬盘放不下,要从网上下载的话,网速更是吃不消啊!

祖师爷香农的话犹在耳:所有的数据都是有冗余的,去掉所有冗余之后剩下的,才是我所说的信息!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寻找并压缩冗余数据!

那到底要怎样进行压缩呢?视频里同样的背景只需存一份,其余的都是冗余!一样的颜色也只需存一份,其余的也都是冗余!这些都是可压缩的。

经过专家们的不懈研究,一代又一代的编码方式出炉,对冗余数据的压缩能力也不断增强。目前主流的H.编码算法,压缩率最高可达:1,也就是说,视频可以被压缩到其原始大小的分之一!

各种视频编码技术的压缩率

我们现在再来看看上面那个90分钟GB大小的视频,经过H.编码之后,大小骤降为2.5GB,这下符合大多数人对视频大小的直觉了。

经过前面对文本,图片和视频的分析,我们再来看看下面的这组对比:

一本红楼梦:纯文本(未压缩),约2MB

一张万像素的照片(未压缩):约34MB

一部90分钟的电影(H.编码):约2.5GB(也就是MB)

这张照片的大小是纯文本泱泱巨著《红楼梦》的17倍,然而一本书可能要十天半个月功夫才能啃完,看一张图片只需要几秒钟。

这部90分钟的电影,其大小达到了图片的近74倍,是《红楼梦》大小的倍!

由此可见,不同类型的数据,大小的差别简直是天壤之别!

难怪移动营业厅的小姑娘要说:上网干不同的事情,消耗的流量的多少是完全不同的。

比特之歌

对于个人电脑来说,CPU,内存,显卡这些硬件都区区不足道,唯有里面的硬盘是你的命根子,藏着你多年以来积累的文档、照片、视频和游戏。

不论是传统的机械硬盘,还是近期兴起的固态硬盘,都在其内部以0和1组成的二进制形式默默储存着各种数据,随时等待着被你写入或者读取。

机械硬盘和固态硬盘

机械硬盘在写入数据时,距离盘面3纳米的磁头会利用电磁铁,改变磁盘上磁性材料的极性来记录数据,两种极性分别对应0或1。

而读取数据时,旁边的读取器可以识别磁性材料的不同极性,再还原成0或1。

固态硬盘储存数据靠的是闪存,其写入和读取的原理跟传统的机械硬盘是截然不同的。

闪存的基本存储单元是浮栅晶体管,其被二氧化硅包裹,和上下绝缘,在断电时也能够保存电子,当电子数量高于一个中间值就表示0,低于中间值就表示1。

固态硬盘的就是靠控制内部的电子数量来写入数据,靠测量内部的电子数量来读取数据的。

固态硬盘的读写速度可达后者的十倍以上,因此其使用体验远超机械硬盘。此外,由于没有复杂的机械结构,固态硬盘工作时也更安静、更抗震。

作为现代社会必不可少的两件物品,手机和电脑的结构类似,基本可以将手机看作为电脑浓缩版。

手机内部存储数据的闪存和固态硬盘的结构是类似的,都是为了迅速地读写0和1这样的二进制数据。

在你欣赏图片时,在你聆听音乐时,在你沉迷于视频时,在你接听电话时,在基站和手机之间,比特在空气中穿梭疾驰;在手机内部,比特在忙碌而有秩序地引吭高歌。

比特,它在廉价功能机里唱歌,在安卓智能机里唱歌,在苹果旗舰机里唱歌,在忙碌的办公电脑里唱歌,慈祥的老人听过,充满活力的少年听过,寂寞的码农听过,憔悴的中年人也听过。

这,就是比特的世界,它看不见摸不着却又无处不在,深刻地改变了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甚至重塑了整个世界。

湖南移动客户响应中心家客响应室







































为白癜风患者健康保驾护航
乌鲁木齐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kinghoo-ind.com/btsy/1125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