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推动文化产业快速发展

改革推动文化产业快速发展

2004:改革与发展并重  1、新兴文化产业蓬勃发展,产业的带动作用已非常明显  2004年是我国进入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这个新的发展阶段的第一年。从国外的经验看,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社会消费结构将向发展型、享受型升级;服务业层次的提升及总量的增加,也将迎来一个加速发展的转折点。  相干数据证明,2003年我国城乡居民实际文化消费(由于“非典”影响)低于上年蓝皮书总报告5800亿的预测,而2004年则可能会到达7000亿元左右。从总量上看,2003年我国文化及相干产业所创造的增加值3577亿元。占GDP(11.69万亿元)的3.1,2003年我国文化及相干产业有从业人员1274万人,占全部从业人员(7.44亿人)的1.7。如果依照GDP增长持平计算,2004年将到达接近3900亿。  从结构上看,我国文化产业的特点是:以传统意义上的文化产业如、出版、广电和文化艺术等为主构成的“核心层”有从业人员223万人,实现增加值884亿元;以改革开放以来发展起来的新兴文化产业如络文化、休闲文娱、文化旅游、广告及会展等为主构成的“外围层”有从业人员422万人,实现增加值835亿元。新兴文化产业的从业人员已超越传统行业近1倍,创造的价值已接近传统产业。另外,与文化用品装备及相干文化产品相关联的生产、销售的“相干层”还有从业人员629万人,实现增加值1858亿元,其发展范围在全部文化产业发展中占据了一半。这里传递出了非常清晰的信息:我国新兴文化产业的范围正在超过传统文化产业,全部文化产业的带动作用已非常明显。  2、文化体制改革强力推动,产业发展取得新的动力  文化体制改革一直是近年来影响文化产业发展的最大动因。2003年6月,文化体制改革试点正式启动,放出了重大利好消息,实质性地推动了市场化和产业化的进程。同年12月,国务院颁发了《关于文化体制改革试点中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和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的两个规定的通知》,提出了针对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单位在改革中可以实行的有关政策。按原计划,将视改革试点工作的进展,进一步研究继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工作。  出版广播电影电视是我国文化产业的核心领域,改革对产业发展的影响备受关注。出版领域率先释放出重大改革信息,开始了20年来最深入的变革。广播电影电视领域也着手实现转企、股分化、上市“三个转变”。影视制作领域由于政策最为开放,市场准入程度最高而成为今年产业发展的1大亮点。据统计,2004年我国国产影片数量将首次突破200部,远远超过2003年的140部,其中国有、民营资本联合拍摄的影片到达80,民营影视企业已成为中国影视产业的重要气力。  文化市场建设在今年取得新的进展。最为引人注目是继四川的“西部文化产业博览会”以后,今年11月在深圳召开了首届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这是我国国内举行的第一个综合性、国际性的文化产业博览会。  3、突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教育的主题,动漫游戏产业出现投资热潮  人们突然发现我国文化产业发展不足的情势如此严峻。这样的数字不断见诸于各种报端:我国每一年对动漫产品需求约22万小时,但现在只能提供1万小时;中国人均动画片具有量仅为0.0012秒,而日本的人均具有量是秒;在我国青少年每个月对动漫游戏及其衍生产品的消费额中,80%都花在国外产品上;等等。为了落实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教育的《若干意见》的精神,国家广电总局、团中央、文化部、信息产业部相继宣布出台了配套措施并采取了行动。加速发展文化产业的主题突然突出,引发了以动漫游戏产业为主体的我国文化内容产业的一轮史无前例的投资热潮。  4、络信息内容产业继续保持旺盛的发展势头  其中游戏内容产业继续保持复合率将近100的增长,超过了短信的增长幅度。2004年上半年我国络游戏产业市场到达15.5亿元,同比增长了87.2,年底将超过30亿。依照这个速度,2005年将到达60亿元以上。如果依照1:7的比例计算,2004年络游戏为电信业贡献价值将到达200亿元以上,而2005年的贡献值将到达400亿元以上。但据有关方面统计,中国自己开发的白癜风遗传络游戏目前只占络游戏市场的10,我国动漫游戏市场自主知识产权和价值取向的产品占有率过低的局面已引发了高度重视,各有关部门正在出台相干政策支持民族动漫游戏产业发展。  5、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大规模展开,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大任务提上日程  十六大以来,围绕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构成了“两手抓、两加强”的思路,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遭到了高度重视。国家大剧院、国家博物馆、国家图书馆等一批大型文化项目相继投入建设、扩建和整体维修,各地也有一批标志性文化设施宣布启动或完成建设。我国多年来片面寻求经济建设,公共文化设施欠账严重的问题有了较大减缓。  2004年以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这1崭新提法,正在愈来愈频繁地出现在从中央到地方有关部门的文件和领导讲话中。很多地方制定的文化发展纲领,都提出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目标。有关部门在计划经济、社会的改革、发展蓝图时,也将它列为目标。  6、宏观管理体制开始变化,为产业发展释放出新的空间  2004年中,《行政许可法》出台,各个文化行政管理部门都重新审核废除一批行政审批事项,对保存的行政许可事项也进行了规范。在很大程度上下降了文化机构对行政部门的依附性,预示着我国文化管理体制从重在“事前监管”开始向“事后监管”转向的趋势。  9月,中央宣扬文化部门对综合性试点地区建立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提出了具体意见。其中明确在综合性试点地区,以属地管理对文化市场实行统一综合执法,在地级市、县级市和县域内,对其现有的文化局、广电局、出版局实行合并,设立文化广电出版局,同时实行原3个部门的行政管理职能。  建立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是文化体制改革的又一项重大决策,虽然出发点是理顺文化市场执法体制,但是对我国文化管理体系的宏观结构将是一次重大调剂,将为文化产业的互融互通、加速发展提供新的空间和机遇。  2005:顺应时势,加快发展  2005年文化产业发展情势将受两个基本因素的影响,1是文化体制改革试点结束,将在全国展开;2是加入WTO过渡期结束,文化分销领域许诺开始生效,外国文化资本将展开战略布局。一个文化产业投资的高潮已来临。在投资文化产业的动力方面,国际大于国内,民间大于国家,地方大于中央,在战略性短缺的条件下,它们明显将对改革构成高压态势。  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明年经济工作的安排看,宏观政策将更加借重市场气力,市场手段的分量会加大,如何捉住消费结构升级的机遇,通过开放文化市场加大文化产业的发展力度,减缓文化产业的战略性短缺,将成为新的一年文化体制改革的主题。我们要积极利用改革示范效应和外资激起效应的两重作用,顺应时势,加快发展步骤。  1、通过建立同等、统一的市场体制,扩大改革试点的示范效应,推动各种所有制市场主体之间联合、吞并、重组,大力提高市场集中度  一年多以来,改革试点已在一些产业领域产生了良好的示范效应,应当捉住制定改革总体方案,在全国推开的机会,建立统一的市场体制,扩大改革的示范效应,构成产业发展的新形势,同时也避免新的不平等竞争出现。  2004年文化部发布的《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文化产业的意见》表明,文化主管部门已注意到应当在文化体制改革迅猛推动的情势下,为不同所有制企业构成一个公平、公正、透明的体制和政策环境。在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一个重大进步,意味着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环境的进一步成熟,落实人民群众文化权利的重点正在从消费领域转向生产投资领域,和政府宏观调控正在从行政手段向经济手段的方向转化。  在出版领域,类似政策的出台也已极其必要。由于明确绝大多数出版机构整体转为企业的改革政策,将会有一大批书报刊出版机构由于失去行政性支持而迅速变成名不副实的“壳资源”,这些出版机构的前途或是被已占据出版高端位置的国有大型出版团体所吞并整合,或是被控制全国性发行渠道的大型民营书业所吞并和重组。如果政策环境适合,将真正在市场搏杀中诞生超大型发行-出版团体。这时候需要的是为它的尽快实现准备适当的市场条件。比如将“书号”“刊号”为基础的传统行政性宏观调控手段,适时转化为真正基于市场的经济调控手段,推动那些长期以来以出卖书号、刊号为生的出版机构资源向有实力的出版或发行团体会聚。  随着WTO过渡期结束,国外大型传媒团体将在中国传媒市场展开战略性投资,鲸吞体制内优良和闲置文化资源的速度将大大加快。为了尽快做大做强民族文化经济,主管部门应当采取更加有效的市场化措施,以加快国有文化单位改革和放开民营文化资本准入等多种手段,推动不同所有制企业的吞并和重组,提高市场集中度,提升产业竞争力。  2、将投融资体制改革作为改革的重点和产业逾越式发展的杠杆,推动新一轮传媒资本投资浪潮的构成  我国文化市场将成为文化资本投资高潮兴起的主场地。外国文化资本进入中国的大体步骤似乎是,由于分销领域的逐渐放开,它们在许多领域已完成以文化产品对中国市场的占据,将力求进一步以文化资本大规模整合我优良文化资源;本土民营文化资本也已在几年积蓄气力后,进入大规模舒展时期,2004年已显现出如“中信”和“星美传媒”等文化资本巨头的身影。中国的文化资本市场将进入风起云涌的年代。  在这类情势下,投融资体制改革成为主管当局关注焦点是合乎情理的。目前国内已有多家试点单位在集团化改革获得进展、现代企业制度基本建立的基础上,开始新一轮股分化改革,并拟订上市方案。仅就目前业内进入试点的为数不多的国有文化传媒团体而言,其所具有的资产总量、收入水平、和现金流量,就已具有筹集数百亿资金,从而在出版领域掀起吞并狂潮的能力。如果再加上已占据流通领域大半壁江山,并做好了进入出版业一切准备的民营书业团体,和环伺于体制门外的传统产业资本巨头,范围就更加可观。因此,虽然还有诸多体制和政策性障碍,但是在新的一年里文化投融资体制毫无疑问将有重大突破。  最为公道的做法是解放思想,大胆实验,主动撤除投融资政策壁垒,在关键性的领域实现关键性的制度创新,以体制性优势获得经济发展的优先地位。  3、捉住“115”计划机遇,规范产业发展,推动区域文化产业格局成型  一年多来,在有些无序的发展冲动中,也出现了相反的趋势,地方政府开始打造区域性合作与发展格局,文化产业在区域经济的各种构想与计划中的地位引人注目。江浙沪演出市场区域合作已运作多年,获得重大成果。在所谓“泛珠江三角洲9 2”合作构想中,也包括了许多文化产业的内容。2004年11月,传出正在制定的"115"计划将为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3大城市群进行区域经济定位的报导,文化产业作为环渤海城市群的主要产业发展方向赫然在列。一样是在2004年11月,香港特区政府主办了“亚洲文化合作论坛”,约请国家文化部和22个省文化厅领导,和亚洲8个国家文化部门官员参加会议,主题是“创意亚洲”。会议突出显示了亚洲国家在发展文化产业方面区域合作趋势,和香港作为亚洲地区文化创意产业中心的地位。  可以预感,在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情势下,中国经济增长正朝着向内地延伸和海外扩大两个方向发展,区域经济合作之势正在迅速构成,文化产业开始发挥愈来愈重要的作用。以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城市群为首的东部发达地区将成为中国文化产业最重要的区域,既推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也带动中西部文化产业逾越式发展。各地方都在积极捉住制定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的时机,制定文化产业发展规划,通过参与区域文化产业共同体,提升本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竞争力。  4、加入WTO以后我国制造业迅猛发展,亟待建立文化产业与传统产业的战略联系,拓展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新商机  由于加入WTO以后我国工业化进程的突然加快,我们应当研究如何使文化产业的发展更加适应国民经济发展需要,如何与传统产业的发展相适应的问题。目前在国际上兴起的“文化创意产业”是一种值得斟酌的战略性方案。  文化创意产业是近年来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的发达国家提出的概念,主要是重视发展现代文化产业的高端,重视将现代文化产业与传统产业相结合,以增加传统产业的文化附加值。文化创意产业的提出捉住了现代文化产业的核心和实质,也调剂了现代文化产业的发展方向,从单一的个人消费需求导向,转向既服务于个人消费需求,也服务于生产领域。这一点无疑暗合了我国经济现阶段发展的需要。因此应当在科学发展观指点下,将文化产业与传统产业做更加整体性的斟酌,寻求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文化产业发展道路。  总之,我们正在进入一个风险与机遇并存的发展新阶段。在这个阶段,发展情势将产生深入变化,城市化是不是与工业化同步,公共服务是不是普及完善,精神文化是不是刚健饱满,将成为发展的关键。在这个阶段,经济发展将以社会发展为条件,而不是像我们以往所理解的那样,社会发展以经济治疗白癜风专家发展为条件。只有认识这1深入转变,才能真正理解提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这1重大主题的意义,将发展文化产业放到应有的位置。  不容忽视的几个问题  1、文化产业宏观情势中的关键问题:战略性短缺  2003年文化蓝皮书“总报告”曾分析,我国文化产业的宏观情势存在着“战略性短缺”。2004年以来,一些新表露的数字和研究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这是一种非常规的短缺状态,的确应当引发严重关注。  在20多年国民经济延续快速增长的情势下,我国的服务业发展严重滞后。统计数字显示,从1991年到2002年,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一直徘徊在1/3左右,仅仅上升了1个百分点。这1发展水平比同等发展水平的国家平均值产值低了14个百分点,就业水平低了近20个百分点。这种情况难以用经济增长和结构转换的一般规律来解释,的确是一种在我国特殊的体制环境下的现象。文化产业的战略性短缺是在我国服务业整体发展滞后这1背景下构成的。  这两年的趋势是,文化服务业这块“短板”愈来愈短。加入WTO以后这几年,我国第二产业增长迅猛,第三产业增长速度下落,文化服务业的增长总体上也比较缓慢。这是与我国国民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消费结构不断升级的发展态势相矛盾的。看来,如何以文化产业的发展参与国民经济战略结构调整,增进经济、社会、文化的全面调和均衡发展,是一个需要强调的重大主题。  2、改革日渐深入,关键性领域的关键性制度创新有待突破  文化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通过事业和产业单位的辨别,实行微观体制改革,打造市场主体,构建产业发展的基础。目前文化产品流通领域的开放已是事实,无论是图书音像分销,还是电影院,市场主体已多元化。影视制作领域投资活跃,竞争态势已成。但在图书报刊出版和广电播出机构等产业高端领域,实现这1改革目标还有较大距离。在这些关键环节上,改革需要新的思路和推动力。  例如在出版业,不管出版团体还是报业团体,“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的国有独资体制是不是能够为市场所接受,还有待视察。在广电业不同产业环节的区分性准入政策,正在使产业发展遭到阻碍。2004年被我国广电部门称为“动漫游戏产业年”,各种民间气力参与动漫游戏产业内容制作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但据报道,由于民营制作机构和国营的播出机构在体制上地位不同,播出机构未真正实现“制播分离”,有序、公平、公正的市场定价机制没有构成,导致70的国产动画片在各省市县电视台没法播出,已播出的动画片常常也被不合理地压低价格,乃至被迫免费播出,致使本钱没法回收,生产积极性受挫。  文化投融资体制改革2004年以来遭到高度重视,成为实现我国文化产业逾越式发展的关键环节,但在实践中如果仍局限于在现有的政策框架,仅仅将媒体经营性资产分离出来吸收社会资本,则势必面对大量关联交易,无形资产评估等问题,必将很难与目前证券市场管理规范接轨,难以得到投资者的认同。如果这类企业大量上市融资,也将给资本市场带来很大风险。  改革的难度也来自事业单位内部。由于在体制内占据优越地位,握有垄断权利,并已在多年商业运做中构成了既得利益,这些单位常常缺少改革的内在动力,“双轨制”却常常成为他们最乐意的选择。在文化市场已有所发育的今天,这类双轨制已造成了严重社会不公的不良后果。  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有机遇期,改革也有机遇期,如不抓紧推动可能丧失最佳时机。可以预感,如果文化体制改革在短时间内没有较大突破,增量资本将可能愈来愈向新兴文化产业领域集中,传统文化产业领域将被边缘化。  3、体制机制改革滞后使得发展冲动无序化,文化产业发展出现“泡沫”  从2003到2004年一个突出的现象是,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冲动很大,公共财政对文化设施的拨款范围几近超过改革开放以来的总和,大量业内和业外的、和体制内和体制外的资本正在冲进文化投资领域,一个史无前例的文化投资高潮正在兴起。但与此恰成对照的是,由于文化产业领域资源配置机制和政府职能转变还未完成,就出现了一个经济领域屡次出现过的、以行政性推动为特点的“投资饥渴”和“经济过热”景象。如中央关于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8号文件下达后,各相干部委纷纭出台发展动漫游戏产业的措施,各级政府也纷纭跟进,截止2004年10月,除有10几个儿童电视频道已开播或准备开播外,据统计全国还有数十个内容类似的“基地”或“园区”已启动或正在准备当中。大量电视频道的开播面临严重的内容不足窘境,而各种园区是不是有实质性内容也是问题。有人认为,我国动漫游戏产业的“泡沫”已构成。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kinghoo-ind.com/btsy/btsy/125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